我是80后篾匠錢繼淮,關于竹編這門古老的手藝,問我吧!
從篾席到竹榻、竹躺椅,從竹匾、竹絲畚箕、竹籮頭到竹籃……曾經,竹編制品是中國人日常生活的必備品,然而隨著隨著竹制品在生活中的用武之地越來越受局限,陶瓷、塑料、金屬材質器皿的大行其道,篾匠的營生不再易干,曾經紅火的烏鎮竹編產業亦由過萬人的規模,凋落至如今的寥寥數十戶人家。
我是80后竹編手藝人錢繼淮,出生在五代竹編世家,父親錢鑫明是省級非遺項目烏鎮竹編的傳承人。我的童年在篾子堆前度過,早早體會了削、穿、插、編中蘊藏的無限趣味。
十年前,我辭去工作與學工業設計的弟弟一起開起竹蕓工房,希望能盡綿薄之力復興竹編這門傳統手工藝。這些年,我跑遍浙江、安徽、四川最富盛名的竹編之鄉,尋訪散落各地的匠人,向他們討教歷史文化,采集工藝技術,同時也對竹編手藝人的生存現狀收獲更深一層體認。
關于竹編這門古老的手藝以及手藝人的現狀,歡迎向我提問。
我是80后竹編手藝人錢繼淮,出生在五代竹編世家,父親錢鑫明是省級非遺項目烏鎮竹編的傳承人。我的童年在篾子堆前度過,早早體會了削、穿、插、編中蘊藏的無限趣味。
十年前,我辭去工作與學工業設計的弟弟一起開起竹蕓工房,希望能盡綿薄之力復興竹編這門傳統手工藝。這些年,我跑遍浙江、安徽、四川最富盛名的竹編之鄉,尋訪散落各地的匠人,向他們討教歷史文化,采集工藝技術,同時也對竹編手藝人的生存現狀收獲更深一層體認。
關于竹編這門古老的手藝以及手藝人的現狀,歡迎向我提問。
相關新聞



20個回復
共41個提問,